close

  網誌這種東西,無條件地將作者展示在別人面前。乍聽之下有點可怕,但無論是內文或是標題,我都抱著給別人讀也無所謂,甚至希望有人讀的心態來寫作。

  網誌標題來自於喬哀斯《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的書名。這是喬哀斯自傳式的小說,內容描述一個藝術家心路歷程。半年多以前買了這本書,因為劇情實在太吸引我了-看一個藝術家如如何成長,如何遇到瓶頸,如何突破。接著屢戰屢敗,看到一半被別本書吸走,回過頭來又得重新開始。每當我說自己喜歡這本書時都相當慚愧,因為我從未將它讀完。竊改此標題便是一種將自己展現給別人的覺悟。這稱不上是自傳,我沒有那種文筆把自己寫成一部小說。但在文章透露出的自己,絕對比和我聊天多更多。

  我曾試圖用一種不完整的寫作方式:很多人在網誌上莫名奇妙地冒出幾個人名,再沒頭沒尾地發生一些事件。好像一幅未完成的拼圖,缺少的部份是一些熟識的朋友或特定的人,將自己拼入才能得到一幅完整的畫面。最後它變成一部第一人稱敘述的極短篇小說,而不是因隨性而寫出只有部分的人才能完全看懂的文章。我總是很在意陌生讀者,文章也就必定會讓每個人都有可能看得懂,除了我想對誰說的話-也就是這篇文章以法文作為標題的理由。

  文字比起現實世界更容易感動我,無論是福婁拜的Emma還是雨果的Jean Valjean都讓我平常吝於付出的眼淚變得過於廉價。這些名字的主人消逝已久,作品卻怎麼也無法被時間侵蝕。我不過是數百年歷史之中的一位讀者,就像一滴雨落入海裡不會減少海水的鹹味如此微不足道,被這樣的作品感動我認為很理所當然。除此之外,我可曾被任何文字感動過?

  我並未想過自己的文字有多大的力量。在別人的文章裡,發現有人看了我的網誌感動到流淚,我反而因為這篇文章所感動了。因為我沒有那麼大的企圖,以文字做為武器與「被遺忘的恐懼」爭鬥,所以比起未來我更在意當下的讀者。即使我將讀者這個枷鎖給拋棄,我的潛意識仍然會用它銬住我的筆。

  被因我而感動的人所感動,對一個無力與文學巨擘競爭的人而言,它確實可以讓我在寫作衝動敵不過瓶頸時,繼續寫作的好理由。

  Merci beaucou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ira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