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信,真的有人在乎義大利麵」

  看著一家店在名片上下了如此自信的標語,菜單上也寫著「麵不等人,人等麵」(這一直是我烹煮義大利麵重要的原則之一)。身為一個義大利麵的愛好者,我還能找到什麼理由不前去探訪嗎?

  我一直希望台北能開一家像台中小蝸牛廚房的店,只需花兩三百,就可以吃到材料好、口味傳統的「現煮」義大利麵。儘管偶爾有些問題在這家小店發生-耳型通心麵(orecchiette)熟度不均勻,海瓜子不新鮮-它仍勝過台北大多數的義大利麵店(畢竟在台北,不花三四百在一盤麵上很難吃得到現煮麵條)。而現煮麵條只是重要的原則之一,材料、口味也有所要求的話還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況且這樣的店比較像是高級餐廳,而不是讓你輕鬆吃點義大利麵的小店)。

  得知台北的Solo Pasta和小蝸牛為同一系列的店,即使價格較高,也聽造訪過的朋友說品質較差,仍然不減我想前去嚐試的衝動。與台中店明亮輕鬆的裝潢不同,木頭色調和昏暗的燈光使Solo Pasta看起來嚴肅了許多(也讓價格得以名正言順地提高了)。菜單盡是些熟悉的名字-佛羅倫斯燉牛肚、羅馬起司培根義大利麵、自製香腸肉末炒普利亞貓耳朵麵、吻仔魚芥藍菜與125帕克里、真蘿勒松子青醬細麵、正港拿坡里海瓜子扁舌麵、提拉米蘇、香草子奶酪、老奶奶檸檬塔(雖然好吃,但我始終認為它應該出現在法國餐廳的餐桌上)。也許是台北消費能力比較強,除了牛肚更增加了幾樣開味菜,如鮪魚醬豬肉、糖醋南瓜、皮耶蒙熱水澡沙拉、大蘆筍配溫泉蛋和陳年parmigiano-reggiano-大多數份量都只有小蝸牛的一半。甜點價格也比較高,並且不提供套餐。

  Solo Pasta吃不到小蝸牛頗受好評的拖鞋麵包。這裡的麵包比起亂堆在盤子上的拖鞋麵包顯得精緻多了:切小片的托斯卡尼無鹽麵包,上頭擺著橄欖油、羅勒和大蒜醃漬過的番茄,或是抹雞肝醬。烙上焦黑色條紋的麵包外皮酥脆,中心濕軟有彈性,雞肝醬口感細滑沒有一點腥味。可惜醃漬番茄選料不佳,淡而無味。糖醋南瓜是最近推出的菜色,用糖和酒醋煮過的南瓜,再灑些烘過的松子。雖然是開味菜,醋味還是太尖銳了些。鮪魚醬小牛肉是一道很經典的菜單,Pellegrino Artusi在他的《Science in the Kitchen and the Art of Eating Well》用雞肉來做,好給那些無法食用小牛肉的人得以享用這道佳餚,Solo Pasta卻是用豬肉來做。豬肉呈現漂亮的淡粉紅色,口感極柔軟,猜測是用sous-vide(真空烹調法)做的。我和朋友選了小蝸牛菜單中我最喜歡的兩道麵,耳型通心麵和帕克里。耳型通心麵和在小蝸牛吃到的有著相同的問題:麵的熟度不均勻,每顆軟硬度差很多,甚至有黏在一起的(顯然廚師以為煮麵時,適時地攪拌有點費事,或是在煮麵水的量上過於吝嗇了)。帕克里(paccheri,狀似管麵,麵皮較薄,煮熟以後呈現扁塌狀,口感如同千層麵皮)更是慘不忍睹。花椰菜被煮成暗綠色的泥,特別吩咐要硬一點的麵卻比我在小蝸牛吃到的任何一道麵還軟。配料的味道沾不上去,麵和料似乎是兩種分開的東西。提拉米蘇和小蝸牛的味道差不多,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提拉米蘇之一。起司餡口感扎實,不同於坊間莫名許多店其妙加了很多鮮奶油油膩虛浮的口感。底餅沾了濃縮咖啡和帶有甘草香味馬沙拉甜酒,孔隙和口感比較像是海綿蛋糕而不是手指餅乾。檸檬塔餡的香氣表現非常好,但似乎是冰了好一陣子,塔皮絲毫沒有酥脆感。

  餐後和主廚聊了一下,感覺得出主廚很喜歡義大利(還去慢食協會買了一個蝸牛圖案的圍裙)。Solo Pasta儘管價格略高,在選料上卻是讓我一點也不擔心(不會在這裡看到奇怪的綠色塑膠罐)。要是在品質的掌控上有所改進,那絕對是台北人要簡單享受義大利麵的不二首選。

Solo Pasta                                                                                                                                                  地址:台北市安和路一段29-1號1樓                                                                                                                  電話:02-277536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ira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