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書店裡翻了僅僅幾頁,我忍不住買下了它

  我很擔心我尚未做好讀它的準備,因為Harold Bloom提的正典我是一本也沒讀過。更別提有好多作家我沒聽過如此見不得人的事了。我制不住急於開啟文學理論之門的衝動,姑且就這樣讀起來吧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想有個重要的基本建設要先有。如同我一直在提醒別人一般,讀西方正典時要保持同樣的心情-千萬不要照單全收。這裡指的是兩個方面。不要無意識的聽信於此,他的言論如同諸多評價,確實偏激。偏激不代表不好,但是受到偏激的影響而迷失自我,我認為那即失去了文學的本意了(也失去Bloom所以為的文學功能性)。另一方面,也不要因為自己分屬於他所謂的"憎恨學派"而把此書拿去惜字亭燒了(或許憎恨學派認為焚化爐比較適合它)。保持自己的主觀,也就對作者的客觀,不要受影響而放大或是背棄屬於自己的價值觀-作者是客體,讀者是主體。如此才能使自我有所成長,而不是一味的被文字魅惑不過我想會去翻開這本書的人,對此應該沒有太大疑慮才是

  方讀完第一章,對於Bloom的一些非正面評論已經得到了證實。下面幾句話是我想反駁之處:

「美學價值可以辨識或體驗,但卻無法傳達給那些掌握不了其感受與知覺的人
「在我看來,閱讀如果只是為了某種意識形態,那根本不算是閱讀
「領受了美學的力量,我們便能學習怎麼和自己說話怎麼承受自己
「莎士比亞或賽萬提斯荷馬或但丁喬賽或哈伯來,真正的功用是在促進一個人內在
 的自我成長

「文學研究救不了任何人,也改善不了任何社會

  文學研究到底可不可以救人或是改善社會?除非他所認定的救人並不包括"自我成長"暫且認定這種行為是獲救,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可以接受。自我迷失如此難以治癒的病,除了文學沒有更好的處方了。別跟我說那些找尋自我的心靈課程,那多半會讓你迷失的自我走向他們鋪的路-而不是你所需要的。醫學能救人,醫學研究當然也可以。既然文學能救人,何以文學研究無法救人?至於改善社會,那只是與救人的廣泛程度不同罷了

  另外對於為了意識形態閱讀而閱讀不算閱讀,我的觀點是還有討論的空間。如果閱讀是建立在美學價值之上,言下之意是那些為了意識形態而"看書"的人只是在褻瀆閱讀這樣的行為嗎?這未免過分偏執。首先,到底一部作品能有多少價值?Alain Ducasse的"與美味相遇"是在我閱讀經歷的前期,我書架上最有美學價值的一本書了。他對於風景以及人物的生動描述,使其他同類作品(飲食文學)遠遠不及。但飲食文學通常或多或少都帶有部分的知識傳達我也看過純粹只有意識形態,卻毫無美可言,我實在看不了幾頁的文本。例如所謂的"後宮漫畫",有著一位男主角和一大堆很"萌"(這個字也許是指可愛,我不清楚)的女主角。這顯然是某些弱勢團體的抗爭,即現代人所謂的"宅男"

  對Harold Bloom來說,"與美味相遇"的美學價值可能會因為少許的知識傳遞而稱不上是"夠美的作品"。那些後宮漫畫更是與文學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不過既然文學是文本的子集合,文本有的性質文學便應該有。上面兩部(更精確的說應該是一部和一類)作品可以有著這麼大的差距,是否意味著文本價值並非定量?如此,文學作品價值的質量也不應該是固定的。另外,要找出字數少,但在美學價值與意識形態的表現,都超過字數更多的文學作品並非一件難事。換舉話說,文學作品可能價值密度很低,也就是容積大,但對美學或是意識形態的價值沒有太大的質量。反過來說,透過精練的文字,也可以塑造出價值密度高的文學作品

  我開始對文學理論有興趣,也是先對文學有興趣。在此之前,我只對飲食文學有興趣。而飲食文學通常不是只有美學價值,多半帶有意識形態(如環保概念)或是知識傳達(摻雜食譜)等。當我發現更多的飲食文學提及了神話、史詩或小說,我開始對飲食文學以外的文學好奇。既然文學作品價值的質量可以很高,那何必偏廢而不加入美學以外的價值於此?又,意識形態到底是不是必定影響到美學價值?若以可以辨識和體驗美學價值的讀者來說,我想意識形態無損其美學價值,因為他們自行體會的出來。對於不能掌握美學價值的體驗者,一部連意識形態都沒有的文學作品便是廢紙,因為他們也無法藉由他人的傳達來了解美學。總觀來看,要是摻入了美學以外的價值,成為對文學美感的入門,或許有人會和我一樣因此被文學之美著迷。畢竟從Bloom的話中看來,他還是希望能推廣大眾對文學美學的重視不是嗎?

  眼尖的人會發現我上面說的話有個很大的問題。醫學研究可以使醫學進步,但文學呢?我未能確定文學研究必定與文學的進步有很大的正相關,看起來在這個部分我還需要多做些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ira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