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上法國政治家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對咖啡的告白。

  這句話雖然頗有意思,卻難以讓我認同。咖啡的確有不同個性,能給人不同感受。只不過咖啡的個性像人,而不是甚麼天使惡魔等誇張的東西。拿戀愛來比喻還不錯。不過要說像地獄,大概只有在喝腥疤剋咖啡時我才會感覺得到。

  我剛開始只為了找個適合讀書的環境,對咖啡沒什麼要求(可能也是因為沒喝到讓我舌頭觸電的極品)。真正變成咖啡狂熱者是去了朋友介紹的一家店,那裏我喝了記憶中第一支單品,買了第一台沖煮咖啡的器具。現在那支賽風壺被拱在儲藏櫃,不過我對咖啡的熱情有增無減。賽風壺對我來說準備麻煩、清洗麻煩,而且好的咖啡豆也不怎麼便宜。棄之不顧更最要的原因是手沖法把我給迷住了,賽風煮出來的咖啡味道太集中,層次不明顯,還有口感太厚(我時常在吃飽飯以後喝咖啡,口感薄一點喝起來比較不漲胃)。無奈手沖壺太貴,加上濾杯什麼的就可以讓我的公事包多一把刀(再說壺也不是買來隨便沖就能喝的)。而且,即使喝咖啡從雅痞變成嗜好,我仍然喜歡咖啡店的環境。前往咖啡店的路上,從巷子口就能聞到咖啡的香味,這種享受便是家裡得不到的。

  去年我到湛盧,店員請我喝了一小杯Geisha,當時為之震驚。那次它從菜單上消失以後,再來十幾個月都不見蹤影。上個月在店裡也喝了兩小杯藍山,卻始終無法像那杯Geisha讓我印象深刻。前天它悄悄的出現在菜單上面,也不顧價錢就點了一杯。乾香有很強的茉莉花味。剛沖好時前段帶有淡淡的柑橘酸,隨著溫度降低味道也變得溫和。中斷是略帶葡萄皮的香甜,尾韻是巧克力柔和的苦味。這杯Geisha不禁讓我聯想到Amedei的Choau,那是我吃過最喜歡也最貴的巧克力。味道豐富,起伏大帶來了層次感。除了Geisha,在湛盧喝到第二讓我難忘的是某一次他們進了很少量的肯亞AA(據說那支光生豆進價1g就要要一元,他們只進了少量自己玩玩)。很幸運的是那天我剛好在場(但不幸的是我可能再也喝不到了)。

  英國詩人華滋華斯說詩是「在寧靜中回味的情感」。如果說文學家只是放縱自己的感情,那他們只能成為被情感操縱的瘋子,而不是詩人或小說家。具有撫平激動的咖啡,對文學家也許是種莫大的支持。我也希望像巴爾札克那樣,把他一生喝的五萬杯咖啡轉化為九十一部小說裡頭兩萬多個角色。除了追求置身他方的慾望-享受不同地域的風味,自以為能更靠近文學家而喝咖啡,這種不理性的愛好讓我更喜歡咖啡,而且是排除味覺享受之外的。

  喜歡咖啡的理由永遠說不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iragi 的頭像
    hiiragi

    一位年輕廚師的畫像

    hiira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