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認識一位廚師,試吃幾道他做的菜。由於我向來不吝於給別人面子,便做了很保守的評論。回家想想,當下我實在太善良了。如果有人問我多少價格能接受那些菜,我只能回答:「你願意用砂紙打磨你的舌頭嗎?」。

  這比喻不誇張。用慢火熬出來的湯味道會均勻散布在其中,用粉狀的替代品即使表面上溶於水,味道卻不均勻。而這種不均勻的味道要不就讓舌頭麻痺,要不就吃了喉嚨痛。因此用砂紙來比喻萬惡的濃縮調味料是很合理的。罐頭高湯我也不喜歡用,它們多少還是有些添加物。但比起高湯塊或粉,仍然是無法熬湯時的最佳選擇(說不定超市存在著價格昂貴品質良好的罐頭高湯)。我是站在伊麗莎白.大衛那邊的保守派:沒高湯時寧可用水,也不要用劣質高湯替代品而扼殺辛苦準備的其他材料。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就是冷凍庫沒有存貨時-我是不會做一些非要高湯不可的菜色。大部分的湯都是如此,洋蔥湯特別是。辛苦炒上褐色的洋蔥,就在高湯塊放下去時功虧一簣,而且會讓人邊喝邊感慨前一小時的努力全白費了(如果用的是市售洋蔥湯粉,那高湯塊就很好。我不建議用洋蔥湯粉來糟蹋你的高湯)。除此之外幾乎是沒有甚麼非用高湯不可的菜色。像燉肉有蔬菜有肉,可能還有酒,加上長時間的燉煮味道已經很完整了。如果想追求更豐富的味道,有這份心意的人demi-glace應該是難不倒他的。另一樣我常需要高湯的燉飯,我大多是只用水。有時候湯熬得味道太濃膩反而會毀了米的香味-這是我上禮拜做的蠢事之一。

  我的學習路程是以伊莉莎白.大衛、愛麗絲.佛倫瓦德、安東尼.波登等人為師。伊麗莎白蒐集了許多地中海料理的食譜,藉以影響英國人的飲食觀。佛倫瓦德是研究義大利料理的學者,她的書也同樣是到鄉間或餐廳蒐集來的傳統食譜。而波登則是一個供應傳統法國菜的餐廳主廚(即Les Halles)。也就是說,我沒做過學徒也不認識什麼名氣顯赫帶著星星的大廚,更不是餐飲學校的學生。我做菜的理念完全是以傳統為中心,以重視食材原味的義大利菜為起點。我的烹飪觀不免因此被認為有些吹毛求疵,口味也不會做任何妥協-強烈的思古情懷讓我憂心去就再也找不回來的傳統。因為熱忱而把食物當作學問來研究,以這個理念做菜,我稱之為「學院派的烹飪方式」。

  這種風氣國外或許盛行已久(我不曾出國,但讀了那些書我認為有某種程度的盛行,至少已經是可以做為研究題材了),台灣卻一點起頭也沒有。很多廚師不會抱著熱忱進廚房,他們只想帶著銅臭離開廚房。最近認識的那位廚師在介紹他的菜時,不斷強調低成本、低熱量,外加一些出國比賽的光榮史,對於味道和做菜方向是一點也沒提到。我甚至懷疑去法國餐廳應徵,這傢伙可曾熬過demi-glace?當一位廚師講出「做菜不需要用鹽」的時候,他永遠只能只能做個不入流的廚師,繼續玩他的辦家家酒。別說我要求高,我只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學生。拿筆過活的人都可以花大量時間沉迷在飲食研究之中,為何拿刀過活的人辦不到?

  我肯定他的技術,但他只是一個有自尊沒自覺的廚匠。他沒有熱忱,野心也僅止在鈔票或獎牌上,而不是食物,不是想與站在頂端的廚師較量的精神。對這種只把食物視為賺錢工具的人,我無法和他們暢談手工麵這種艱深的家庭藝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ira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